ISSN 1004-4140
CN 11-3017/P

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栾明龙, 刘增, 刘爱友, 魏定勇, 孙雪松

栾明龙, 刘增, 刘爱友, 魏定勇, 孙雪松. 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0, 29(6): 651-662. DOI: 10.15953/j.1004-4140.2020.29.06.03
引用本文: 栾明龙, 刘增, 刘爱友, 魏定勇, 孙雪松. 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0, 29(6): 651-662. DOI: 10.15953/j.1004-4140.2020.29.06.03
LUAN Minglong, LIU Zeng, LIU Aiyou, WEI Dingyong, SUN Xuesong.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Technology in Urba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20, 29(6): 651-662. DOI: 10.15953/j.1004-4140.2020.29.06.03
Citation: LUAN Minglong, LIU Zeng, LIU Aiyou, WEI Dingyong, SUN Xuesong.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Technology in Urba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20, 29(6): 651-662. DOI: 10.15953/j.1004-4140.2020.29.06.03

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栾明龙*(1978-),男,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物探及工程检测工作,Tel:15801413891,E-mail:lmlong2008@126.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P631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Technology in Urba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 摘要: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无需震源、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天然源面波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以空旷的远郊区为主,在城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北京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岩体接触带勘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断层破碎带勘察、北京深部排蓄廊道工程覆盖层厚度勘察为例,分析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天然源面波技术在中深部勘探中的应用潜力,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尤其是地下空间勘探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bstract: The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source, large exploration depth and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method is mainly applied in the open suburban area, but less used in urban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ource surface wave technology in urba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mid depth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especially in urban earth object,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ock contact zone dete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site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survey for the NS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he depth of overlying sediments for Drainage and Storage Gallery project of Beijing. We finally proposed that the nature source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urban engineer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下腰痛、下肢疼痛以及椎管狭窄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及工作习惯的改变,因IVDD引发不适及活动受限的患者逐渐增加。腰痛,已经成为引发患者就医的5大症状之一[1]。据报道,自1990年以来,因腰痛引发行动不便及残疾的人数上升了50% 以上,已经成为致残的3大原因之一,而IVDD是造成腰痛的最主要因素[2-3]。因此,对于IVDD的发现及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于IVDD评估的主要方法是Pfirrmann分级,即依托MRI的T2自旋回波序列,对椎间盘的信号、椎间盘各组织的退变状态及椎间盘高度进行评估并将椎间盘分为5个等级,以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治疗。临床一般将Pfirrmann 2级和3级椎间盘定为轻度退变,4级为中度退变,5级为重度退变[4]。已有多项研究证明[5-6],Pfirrmann分级与患者椎间盘成分改变、LDH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等密切相关。

    能谱CT通过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能量下的衰减程度,从而可以分析感兴趣区的不同物质的含量,并产生多种基图像,借此定量分析椎间盘的物质变化并预测Pfirrmann分级;同时弥补了MRI难以观察椎间盘内的积气和钙化情况的不足,更好地对LDH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提高检查效率。目前,国内外鲜有对能谱CT应用于IVDD的研究报道。

    本文旨在探究能谱CT对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预测价值,以期腰椎能谱CT扫描能够为患者提供较传统CT扫描更多的信息。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因LDH行能谱CT及MRI扫描的患者30例共150块椎间盘。患者及椎间盘纳入标准:①具有明显腰腿痛症状,且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均行能谱CT和MRI检查,影像完整清晰;③无严重全身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病、风湿病及肿瘤病史;④无脊柱感染性病变;⑤椎间盘邻近椎体无外伤史、中重度滑脱、融合、脊柱明显畸形及外科手术治疗;⑥椎间盘无严重积气及钙化。

    150块椎间盘中有3块因外科手术、5块因椎体融合、1块因邻近椎体压缩骨折、11块因严重积气或钙化无法测量而排除,供纳入130块椎间盘。对纳入的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将1~3级椎间盘归入低级别组,4~5级椎间盘归入高级别组。其中低级别组椎间盘51块,高级别组椎间盘79块。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为腰痛、肢体放射痛及其引起的行动不便。

    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 750 HD,GE Healthcare Milwaukee,USA),所有患者均在能谱模式下进行扫描,高、低能量(140 kVp及8 kVp)瞬时切换,自动毫安,扫描层厚及层间距5.0 mm,X线球管旋转时间0.6 s/r,准直器宽度40 mm,FOV 18 cm×18 cm,螺距0.516。

    患者仰卧位躺于检查床上,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双手上举,足先进。扫描范围为胸11椎体至骶1椎体。

    采用联影uMR 790 3.0 T扫描仪,患者于仰卧位进行检查,行常规腰椎SE序列及FSE序列矢状位及轴位扫描。T2矢状位扫描参数为TR 2560.0 ms、TE 106.7 ms、FA 120;T2轴位扫描参数为TR 3213.0 ms、TE 95.76 ms、FA 105。

    将能谱CT扫描后的混合能量图像重建为层厚及层间距为1.25 mm的单能量图像,并传送至GE AW 4.4后处理工作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利用GSI Viewer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及分析图像,并通过T2WI图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处理分析图像及评级均在盲法下完成,有争议的椎间盘评级均经讨论取得一致意见。

    选择椎间盘的中间层面内2/3区域内放置面积相同的ROI,用水(钙)、水[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钙(水)、HAP(水)物质对分别在同一位置采集椎间盘的水(钙)浓度、水(HAP)浓度、钙浓度、HAP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尽量避开椎间盘内的钙化及积气。对采集的各个参数均测量3次,并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测量结果均使用 $ \bar x \pm s $ 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水(钙)浓度、水(HAP)浓度、钙浓度、HAP浓度及Eff-Z有无差异,并绘制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诊断阈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分别行能谱CT扫描后通过重建得到水(钙)、水(HAP)、钙基图、HAP基图以及有效原子序数图,并根据MRI图像进行评级。各图像分别见图1图2

    图  1  男,23岁,L1-2椎间盘单能量图像及MRI矢状位图
    (a)~(e)所测得数值分别为1071.41、1069.56、0.69和3.12 mg/mL、7.64;(f)为MRI矢状位图像,Pfirrmann分级2级,归入低级别组。
    Figure  1.  Male, 23 years old, monoenergetic CT images and MRI sagittalimage of L1-2 intervertebral disc
    图  2  男,73岁,L2-3椎间盘单能量图像及MRI矢状位图
    (a)~(e)所测得数值分别为1058.75、1052.77、4.43和9.61 mg/mL、7.81;(f)为MRI矢状位图像,Pfirrmann分级4级,归入高级别组。
    Figure  2.  Male, 73 years old, monoenergetic CT images and MRI sagittalimage of L2-3 intervertebral disc

    低级别椎间盘的水(钙)浓度、水(HAP)浓度高于高级别椎间盘水(钙)浓度、水(HAP)浓度,低级别钙浓度、HAP浓度及Eff-Z低于高级别椎间盘钙浓度、HAP浓度及Eff-Z,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  1  低级别与高级别椎间盘能谱CT各参数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spectral CT parameters between low-grade and high-grade intervertebral discs ($ \bar x \pm s $)
    级别例数水(钙)/(mg/mL)水(HAP)/(mg/mL)钙浓度/(mg/mL)HAP浓度/(mg/mL)Eff-Z
    低级别511066.71±7.501063.19±8.012.16±1.384.93±2.657.62±0.06
    高级别791061.57±9.871055.18±12.984.92±1.9010.51±3.237.94±0.16
    t3.184.35-8.97-10.31-15.88
    P0.002<0.001<0.001<0.001<0.001
     注:HAP:羟基磷灰石;Eff-Z:有效原子序数。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能谱CT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水(钙)浓度、水(HAP)浓度对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椎间盘的诊断效能较低;钙浓度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HAP及Eff-Z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以Eff-Z为著,其AUC为0.97,以7.69为标准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椎间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20% 和94.12%(表2)。

    表  2  能谱CT各参数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椎间盘的诊断效能
    Table  2.  Diagnostic efficacy of energy spectrum CT parameters in differentiating low-grade and high-grade intervertebral discs
    能谱CT参数AUC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
    水(钙)浓度/(mg/mL)0.651059.3043.0484.31
    水(HAP)浓度/(mg/mL)0.691049.6134.18100.00
    钙浓度/(mg/mL)0.882.9689.8778.43
    HAP浓度/(mg/mL)0.927.8982.2894.12
    Eff-Z0.977.6996.2094.12
     注:HAP:羟基磷灰石;Eff-Z:有效原子序数;AUC:ROC曲线下面积。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别椎间盘水(钙)及水(HAP)浓度均高于高级别椎间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浓度反应了椎间盘内的含水量,表明当IVDD越严重,椎间盘内的含水量越低,失水越严重。

    健康的髓核内富含水、软骨样细胞及蛋白多糖,蛋白多糖中,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与水息息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或机体受到机械损伤等因素影响下,基质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明胶酶在椎间盘中的表达上调,促使细胞外基质降解,髓核内胶原蛋白变性,最终使GAG合成减少、含量下降,椎间盘内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逐渐下降,造成椎间盘含水量下降,结构改变,IVDD随之发生并随着含水量的减少逐渐加重[7-8]

    本文中水(钙)及水(HAP)图测得的水浓度虽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诊断效能较低,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能谱CT对测量正常椎间盘与发生退变的椎间盘之间含水量的差异不够敏感,加之CT对分析水的能力弱于MRI,故而水浓度对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椎间盘的价值有限。

    本文中低级别椎间盘内钙浓度低于高级别椎间盘内钙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级别椎间盘内的钙沉积含量高于低级别椎间盘。在IVDD发生并不断加重的过程中,经炎性因子诱导椎间盘内的骨化基因(Runx2、IBSP等)的表达逐渐活跃,促进椎间盘细胞发生成骨性活动。同时碱性磷酸酶水平上调,对有机磷酸盐及无机焦磷酸的水解增加,水解产物单磷酸离子含量增加,其最终形成钙盐结晶(成分以HAP为主,同时含有草酸钙、碱性磷酸钙、焦磷酸钙等),沉积于椎间盘细胞外基质中并破坏其胶原层结构[9]。研究表明,IVDD程度与椎间盘内的微小钙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0-11]

    我们认为,本研究中钙浓度与Pfirrmann等级呈正相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IVDD的不断加重,钙盐结晶沉积增加及普通CT无法检测出的微小钙化形成增多,在椎间盘含水量减少的同时进一步减低了MRI T2WI序列椎间盘的信号。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别椎间盘内HAP浓度低于高级别椎间盘内HA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上所述,当IVDD发生并不断加重时,在多种基因表达上调后,椎间盘内成骨性活动逐渐活跃,而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HAP成分;同时,钙盐结晶成分及微小钙化中无机成分以HAP为主,相较于钙浓度具有更高的物质水平差异,这可能是本研究中HAP浓度随IVDD加重而升高,且其诊断效能高于钙浓度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级别椎间盘Eff-Z低于高级别椎间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在椎间盘逐步由低级别向高级别不断进展的过程中,水分不断丢失、钙盐结晶沉积、微小钙化形成及椎间盘成骨性活动增强等因素综合所致。

    本研究中,Eff-Z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参数,与能谱CT的成像机理相符,表明物质的Eff-Z是各参数及物质成分分析的决定因素[12]。同时,我们认为,Eff-Z反映了椎间盘物质的综合变化,代表了椎间盘本质的改变,故而Eff-Z的诊断效能较高,也更为稳定、更有意义。

    (1)本研究为初步研究,样本量较小,文中各项推论需要通过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以论证;且未将不同腰椎水平椎间盘作为影响因素纳入考量,而是将每块椎间盘视作独立个体与Pfirrmann分级进行分析。

    (2)本研究仅探究了椎间盘轻度退变与中重度退变之间的区别,未对能谱CT各参数与Pfirrmann各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3)所有数据均为手动采集,虽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的方法来规避偏倚,但仍难免出现误差。

    (4)本研究未采用归一化参数分析,未排除个体差异对数据的影响。

    (5)本研究未考虑在相同Pfirrmann分级下,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积气等结构改变对能谱CT各项参数的影响。

    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不同腰椎水平椎间盘之间是否具有差异,以及相同等级情况下椎间盘结构改变对能谱CT各参数的影响,细化研究分析能谱CT各参数与各级别椎间盘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探究椎间盘中钙浓度、HAP浓度与远期患者椎间盘发生钙化的机率以及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表明能谱CT对于预测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具有一定价值,可为行椎间盘能谱CT检查的患者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检查费用提供更多有益的诊断信息。

  • 期刊类型引用(1)

    1. 王树昌.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12): 24-2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8
  • PDF下载量:  52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0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1-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