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4-4140
CN 11-3017/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北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王志铄 王椿镛 曾融生 王溪莉

王志铄, 王椿镛, 曾融生, 王溪莉. 华北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8, 17(2): 15-27.
引用本文: 王志铄, 王椿镛, 曾融生, 王溪莉. 华北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8, 17(2): 15-27.
WANG Zhi-shuo, WANG Chun-yong, CENG Rong-sheng, WANG Xi-li. Tomographic Imaging of P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North China and its Vicinity[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8, 17(2): 15-27.
Citation: WANG Zhi-shuo, WANG Chun-yong, CENG Rong-sheng, WANG Xi-li. Tomographic Imaging of P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North China and its Vicinity[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8, 17(2): 15-27.

华北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基金项目: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资助项目(华北精细结构探测)

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中国大陆数字壳幔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4041,90814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志铄(1968-),男,1990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10月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现在河南省地震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预报及地球物理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Tel:0371-68109105,E-mail:wgchui@126.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3

Tomographic Imaging of P and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North China and its Vicinity

  • 摘要: 利用华北及邻区475个地震台站的区域地震走时资料,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地震走时的计算用近似弯曲射线追踪方法,三维速度模型的反演用LSQR算法。用检测板方法对走时数据进行成像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反演模型在水平方向上以0.5°×0.5°的节点分布,垂直方向上以1km、10km、25km、42km、60km为节点作网格划分是合理的。研究区域内,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的华北块体与扬子块体有不同的速度异常特征:华北块体地壳速度结构复杂,而扬子块体则相对简单。华北块体地壳内存在较明显的低速异常,而扬子块体则正常或高速异常。自中新生代以来华北块体地壳经历挤压到伸展的强烈变形,而扬子块体相对稳定。华北块体的构造活动依然强烈,表现为频繁的地震活动。华北地块地壳速度结构的主要特征是:①主要构造带(如燕山构造带、太行山山前构造带、汾渭构造带、郯庐断裂带以及秦岭一大别构造带)位于地壳上地幔的低速或高低速过渡区内;②在唐山及附近地区25km、42km和60km深处连续的低速异常,可能意味着上地幔热的物质上涌,到达上地壳的下部后停止上升过程。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47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3-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